《你 你 你為了愛情》
一個愛情故事。
一位頗標緻的姑娘,辜稱她的名字叫靜雯。靜雯聰明伶俐,讀書用功。高中畢業後她考進了醫學院,順利畢業成為一位醫生。她有宗教信仰,在教會中認識了一位信徒名字叫阿力,雙方愉悅便談起戀愛來。阿力學歷中等,出生於一個普通家庭。
阿力身體有些特別,他患上了“濾風濕性關節炎”;他的手指、腕、肘等的關節皮膚底下都長出一些有如骨質的鈣化組織,大的隆起彷如一個鴿子蛋般大;還有些一些手指骨變了形,所以就算在大暑天時,他都穿著長袖襯衣以便遮蓋它們。
到了雙方情感深厚,靜雯才讓父母知曉她這段感情。當父母知道了女兒的男友僅是一個“樣樣都普普通通”的男子,覺得男方配不上女兒,所以很反對女兒這段戀愛。
靜雯深愛著這個“樣樣都普普通通”而且患有長期關節炎的男人,而且已決定非他不嫁。
沒有聽到他倆提及靜雯的父母有沒有出席他倆的婚禮,但最終的結果是:兩人終成眷屬。
兩口子婚後自成一家,主要的經濟支柱是靜雯,但她毫不介意。她鼓勵丈夫抽空攻讀遙距課程去獲取一個學位資格甚麼的,以便增強他的自信心。此後在日間,阿力便做了“柴可夫”──當司機開車去接送妻子上下班。他每天會負責烹調一頓“住家飯”,晚餐是兩口子最甜蜜相聚的時刻。其餘時間,阿力間中須要上導修班,努力地去進修。
沒有聽聞他夫妻倆計劃要生育孩子,但靜雯婚後一直為了能夠醫好丈夫的關節炎而朝著成為一位“濾風濕性關節炎”的專科醫生而努力。他倆也不理會外間的閒言閒語:同事、朋友、舊同學怎樣去評論他們這一對。他倆都意會到:愛情如果計較家底、階級、門當戶對、利害關係,那已經不是真正的愛情了。
筆者想,現代世俗的“愛情觀”,所附帶的“額外”條件實在太多了,使愛情變得愈來愈虛浮、功利。如果愛情不是建築於盤石上而是建築於鬆軟的泥沙上,又哪裡能夠經歷風雨?而愛情開花結果──家,又怎能安然穩然?
三聯書店荃灣店
(青山公路210號富華中心3樓A舖。 港鐵荃灣站B出口)
序言書室有限公司
(旺角西洋菜街68號7字樓,港鐵旺角站D3出口,1010樓上)
田園書屋
(九龍西洋菜街56號2樓, 旺角站D3出口)
紅出版寫字樓
(香港灣仔道133號卓凌中心11樓,港鐵灣仔站A3出口)
宏達圖書公司(澳門)
(澳門水坑尾街258號百老匯生活廣場地庫)
星光書店有限公司(澳門理工分店)
(澳門高美士街理工學院)
星光書店有限公司(澳門)
(澳門大炮台斜巷3-7號新暉閣地下)
澳門文化廣場有限公司
(澳門荷蘭園大馬路32G號通發大廈地庫)
(註:為方便購買省時,可直接向上述書店櫃枱查詢)
(註:為方便購買省時,可直接向上述書店櫃枱查詢)
(註:為方便購買省時,可直接向上述書店櫃枱查詢)
https://www.hkbookcity.com/showbook2.php?serial_no=22544439
《筆景生情》電子書剛上架(暫有六間):
Google Play 圖書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id=ISBN_9789888743360
HyRead eBook 電子書
https://ebook.hyread.com.tw/searchList.jsp......
TAAZE 讀冊生活
https://www.taaze.tw/products/14100077854.html
台灣雲端書庫
https://www.ebookservice.tw/......
UDN 讀書吧
https://reading.udn.com/v2/search.do?k=%E7%AD%86%E6%99%AF%E7%94%9F%E6%83%85&pt=B#1,p,shelf
光波書網
https://www.24reader.com/286445
各位同業、傳媒朋友:
疫情仍將持續,而無法旅行的世界,期待是整理自己生活的好時候。
作者水寶今年推出他的第二本散文集《筆景生情》。作者於情懷意念篇章中表達了對生點滴的思考與觀點;於人文風景篇章中記錄了旅遊北美等地的所見所感;於書林尋幽中寫下了自己讀過的古典名著在現代的看法。寫作此書的目的如書中封底所說:過去的可以用作欣賞、參考、警惕;將來的,雖然觸摸不著,卻是充滿盼望;至於現在,奮抗逆境,與同心者交流、擁抱,引來的會是:天道,常庇善人……
作者水寶是榮譽文學士、語文教育碩士。興趣廣泛,涉獵文學、哲學、歷史、書法、音樂。常以興趣、遊歷貫注於作品中,筆鋒剛柔並濟,不拘一格,性情隱約於文中。散文集《天行健 當思自強不息》於去年(2020)推出,反應良好,獲得四十多間香港公共圖書館上架;今年再接再勵,以真誠回報讀者!
作者於臉書頁(@shuipo731)與個人網頁(www.shuipo.asia)持續與讀者作文字上的交流。
在此 向你推薦《筆景生情》,可以轉載以下資料,索取詳情,歡迎垂詢或其他合作!
本書特色:
‧文章所涉及的主題極廣,書尾作者亦以彩版分享了友人的畫作與自己拍攝的相片,內容豐富,散文中情節極富趣味性。
‧作者涉獵廣泛,常以興趣,遊歷貫於作品,筆鋒剛柔並濟,不拘一格,性情隱約文中。
作者興趣多方面:文學、哲學、歷史、書法、音樂、運動、旅遊、寫作。常以興趣、遊歷貫於作品,筆鋒剛柔並濟。
內容簡介:
作者水寶年推出他的第二本散文《筆景生情》。於情懷意念篇章中寫下對人生閱歷中的所思所想;於人文風景篇章中記錄了遊歷東南亞、北美等地見所感;於書林尋幽篇中評論了過的去閱讀過的經典小說和以現代角度的看法。如本書的封底說:未來的,你觸摸不著,確實是充滿盼望;至於現在,奮抗逆境,與同心者交流,引來的會是:天道,常庇善人……
筆景生情 / 心隨景轉
《信道篤而自知明》(附:简体字版)
唐代韓愈寫過一篇文章《伯夷頌》,開首的一段:“士之特立獨行,適於義而已,不顧人之是非,皆豪傑之士,信道篤而自知明也。”
意譯:
士人特立獨行的行為都是以義為依歸的,並且不理會他人的是非價值評判,這樣的人都是豪傑者,對於自己的道很篤定,並且對於自己也有足夠瞭解。
韓愈先生文章風格剛直,所謂“韓剛柳柔”(柳是指柳宗元)。這一位唐宋八大家之首,敢言、敢說、敢行。本文篇幅所限,不能扯得太遠,就上文對韓公所說的“士”抒發一些愚見。
“士”,自先秦至唐代,皆被指為讀書人、知識分子的代名詞。由士,到君子,再到聖人,這三重台階,是讀書人修身上進的階梯,但在他們的心目中,是一重比一重困難。從《荀子》一書中的《不苟篇》便可知道,荀子對士的要求、定義,對君子的要求、定義,清楚而詳細,規格之高,確使有志者望而生畏。
《荀子》的《勸學篇》中一段:“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意譯:為學甚麼是開始?甚麼是終結?它的步驟是開始於誦讀經書,終止於讀典章、禮制;治學的意義,目的是開始時是士,最終目的是成為聖人。)簡單地說,就治學的意義來說,以修身為士作為初階,次為君子,以完成個人道德人格達至聖人的階段為終。明代王陽明先生在他的《教條示龍場諸生》中說:“故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說得也太過簡單,竊以為也略帶輕率,聖人之階易達乎?西漢《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先生在他的《孔子世家贊》中說:“雖不能至,而心嚮往之。”則比較近道矣。
回說上文說的“信道篤而自知明”,其中的“道”是甚麼?依韓公所說是正義、義理。韓愈是繼承儒家道統,按照這個說法去推敲,這個“道”就是五常中的“仁、義、禮、智、信”其中的義。
“篤”又是何解呢?“篤”的意思包括了堅定、堅持、始終如一。
“自知明”又作怎麼說?是瞭解自己嗎?瞭解自己是容易的事嗎?如果容易的話,為甚麼韓公要在文中提出來講?
就算“道”是代表正義,傳道者又是否都可以信道篤?由始至終遵行義?有沒有曲解、誤導,妄加己意?就算是信道篤了,自己又了解自己有多少?會不會因為沒有自知之明而堅持不夠?或者是受到環境影響中途走了歪路,行自以為是的“義”而導人以歪理?這就是不自知,信道不篤,自知不明。
《伯夷頌》中的故事背景是伯夷、叔齊兩兄弟,因君父孤竹君去世,兩人互相禮讓君位先後出走。及後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伯夷堅持自己認為周武伐商是不義之舉,於是隱居,採薇(野菜)食於首陽山。他的一首《採薇之歌》:“登彼西山兮,採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適安歸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於典籍流傳千載。當時有人對他兄弟倆說:“現在已是周朝的天下了,你兄弟二人採薇而食,吃的也是周朝地方的出產物啊!”於是兩兄弟義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如果按照韓公所說的,其信道也篤焉……
筆者在這裡且用詩來緩和一下:漢、魏陳思王曹植的詩《贈白馬王彪》的其中一句:“清晨發皇邑,日夕過首陽。”就是以伯夷、叔齊讓國的故事去諷刺曹丕對骨肉兄弟的逼迫──限令曹植與曹彪兩兄弟要分開地域而居……
心随景转
《信道笃而自知明》
唐代韩愈写过一篇文章《伯夷颂》,开首的一段:“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意译:
士人特立独行的行为都是以义为依归的,并且不理会他人的是非价值评判,这样的人都是豪杰者,对于自己的道很笃定,并且对于自己也有足够了解。
韩愈先生文章风格刚直,所谓“韩刚柳柔”(柳是指柳宗元)。这一位唐宋八大家之首,敢言、敢说、敢行。本文篇幅所限,不能扯得太远,就上文对韩公所说的“士”抒发一些愚见。
“士”,自先秦至唐代,皆被指为读书人、知识分子的代名词。由士,到君子,再到圣人,这三重台阶,是读书人修身上进的阶梯,但在他们的心目中,是一重比一重困难。从《荀子》一书中的《不苟篇》便可知道,荀子对士的要求、定义,对君子的要求、定义,清楚而详细,规格之高,确使有志者望而生畏。
《荀子》的《劝学篇》中一段:“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意译:为学甚么是开始?甚么是终结?它的步骤是开始于诵读经书,终止于读典章、礼制;治学的意义,目的是开始时是士,最终目的是成为圣人。)简单地说,就治学的意义来说,以修身为士作为初阶,次为君子,以完成个人道德人格达至圣人的阶段为终。明代王阳明先生在他的《教条示龙场诸生》中说:“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说得也太过简单,窃以为也略带轻率,圣人之阶易达乎?西汉《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先生在他的《孔子世家赞》中说:“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则比较近道矣。
回说上文说的“信道笃而自知明”,其中的“道”是甚么?依韩公所说是正义、义理。韩愈是继承儒家道统,按照这个说法去推敲,这个“道”就是五常中的“仁、义、礼、智、信”其中的义。
“笃”又是何解呢?“笃”的意思包括了坚定、坚持、始终如一。
“自知明”又作怎么说?是了解自己吗?了解自己是容易的事吗?如果容易的话,为甚么韩公要在文中提出来讲?
就算“道”是代表正义,传道者又是否都可以信道笃?由始至终遵行义?有没有曲解、误导,妄加己意?就算是信道笃了,自己又了解自己有多少?会不会因为没有自知之明而坚持不够?或者是受到环境影响中途走了歪路,行自以为是的“义”而导人以歪理?这就是不自知,信道不笃,自知不明。
《伯夷颂》中的故事背景是伯夷、叔齐两兄弟,因君父孤竹君去世,两人互相礼让君位先后出走。及后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伯夷坚持自己认为周武伐商是不义之举,于是隐居,采薇(野菜)食于首阳山。他的一首《采薇之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于典籍流传千载。当时有人对他兄弟俩说:“现在已是周朝的天下了,你兄弟二人采薇而食,吃的也是周朝地方的出产物啊!”于是两兄弟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如果按照韩公所说的,其信道也笃焉……
笔者在这里且用诗来缓和一下:汉、魏陈思王曹植的诗《赠白马王彪》的其中一句:“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就是以伯夷、叔齐让国的故事去讽刺曹丕对骨肉兄弟的逼迫──限令曹植与曹彪两兄弟要分开地域而居……
三聯書店荃灣店
(青山公路210號富華中心3樓A舖。 港鐵荃灣站B出口)
序言書室有限公司
(旺角西洋菜街68號7字樓,港鐵旺角站D3出口,1010樓上)
田園書屋
(九龍西洋菜街56號2樓, 旺角站D3出口)
紅出版寫字樓
(香港灣仔道133號卓凌中心11樓,港鐵灣仔站A3出口)
宏達圖書公司(澳門)
(澳門水坑尾街258號百老匯生活廣場地庫)
星光書店有限公司(澳門理工分店)
(澳門高美士街理工學院)
星光書店有限公司(澳門)
(澳門大炮台斜巷3-7號新暉閣地下)
澳門文化廣場有限公司
(澳門荷蘭園大馬路32G號通發大廈地庫)
(註:為方便購買省時,可直接向上述書店櫃枱查詢)
(註:為方便購買省時,可直接向上述書店櫃枱查詢)
(註:為方便購買省時,可直接向上述書店櫃枱查詢)
https://www.hkbookcity.com/showbook2.php?serial_no=22544439
《筆景生情》電子書剛上架(暫有六間):
Google Play 圖書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id=ISBN_9789888743360
HyRead eBook 電子書
https://ebook.hyread.com.tw/searchList.jsp......
TAAZE 讀冊生活
https://www.taaze.tw/products/14100077854.html
台灣雲端書庫
https://www.ebookservice.tw/......
UDN 讀書吧
https://reading.udn.com/v2/search.do?k=%E7%AD%86%E6%99%AF%E7%94%9F%E6%83%85&pt=B#1,p,shelf
光波書網
https://www.24reader.com/286445
各位同業、傳媒朋友:
疫情仍將持續,而無法旅行的世界,期待是整理自己生活的好時候。
作者水寶今年推出他的第二本散文集《筆景生情》。作者於情懷意念篇章中表達了對生點滴的思考與觀點;於人文風景篇章中記錄了旅遊北美等地的所見所感;於書林尋幽中寫下了自己讀過的古典名著在現代的看法。寫作此書的目的如書中封底所說:過去的可以用作欣賞、參考、警惕;將來的,雖然觸摸不著,卻是充滿盼望;至於現在,奮抗逆境,與同心者交流、擁抱,引來的會是:天道,常庇善人……
作者水寶是榮譽文學士、語文教育碩士。興趣廣泛,涉獵文學、哲學、歷史、書法、音樂。常以興趣、遊歷貫注於作品中,筆鋒剛柔並濟,不拘一格,性情隱約於文中。散文集《天行健 當思自強不息》於去年(2020)推出,反應良好,獲得四十多間香港公共圖書館上架;今年再接再勵,以真誠回報讀者!
作者於臉書頁(@shuipo731)與個人網頁(www.shuipo.asia)持續與讀者作文字上的交流。
在此 向你推薦《筆景生情》,可以轉載以下資料,索取詳情,歡迎垂詢或其他合作!
本書特色:
‧文章所涉及的主題極廣,書尾作者亦以彩版分享了友人的畫作與自己拍攝的相片,內容豐富,散文中情節極富趣味性。
‧作者涉獵廣泛,常以興趣,遊歷貫於作品,筆鋒剛柔並濟,不拘一格,性情隱約文中。
作者興趣多方面:文學、哲學、歷史、書法、音樂、運動、旅遊、寫作。常以興趣、遊歷貫於作品,筆鋒剛柔並濟。
內容簡介:
作者水寶年推出他的第二本散文《筆景生情》。於情懷意念篇章中寫下對人生閱歷中的所思所想;於人文風景篇章中記錄了遊歷東南亞、北美等地見所感;於書林尋幽篇中評論了過的去閱讀過的經典小說和以現代角度的看法。如本書的封底說:未來的,你觸摸不著,確實是充滿盼望;至於現在,奮抗逆境,與同心者交流,引來的會是:天道,常庇善人……